新闻
新闻发布会
国内
山东网视
电影风向标
母婴
食品
财经
房产
汽车
旅游
女性
搞笑
网上安徽
3G
媒介
手机安徽网
国际
安徽信息港
金网
安徽评论
安徽社区
新思丝
奇闻
科教
军事
教育
体育
健康
招聘
IT
食品
乐卡会
行业联盟
前沿焦点 > 新闻 > 中国网事,感动2015人物评选—高原种树大王“黄生红”

中国网事,感动2015人物评选—高原种树大王“黄生红”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 2015-12-07 12:27 浏览 人次


       农民黄生红的家乡,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地带的半浅山地区,长期以来,恶劣的自然环境让周边山上总是光秃秃一片。在过去20年间,黄生红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投入100多万元在山上种树,让家乡的荒山基本穿上了绿装。如今,黄生红注册了生态发展公司,不仅绿化荒山,还承包外村的荒山治理,培育后续产业发展。黄生红的行为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使他成为远近闻名的绿化带头人。
      “新华善举公益”微信公众号投票方式(“中国网事•感动2015”年度评选)
 
      1. 投票方式:
       关注“新华善举公益”微信公号;
      点击“中国网事”,点击进入感动人物评选投票页面;
       勾选你心目中的感动人物,点击“投票”。
      2. 投票时间:
      2015年12月4日9时至12月18日11时30分
 

   
         无论如何也要让家乡的山绿起来——青海农民黄生红义务植树记
       一个农民,十八年执着,十多万株树木……十八年间,他倾其所有,用近乎固执的坚持,为家乡的大山披上绿装。他,就是青海省湟中县田家寨镇毛二村农民黄生红。
  用近20年时间,让家乡荒山披上绿装
  初见黄生红时,他刚从邻县收购今年要种植的苗木回来。
  黄生红生活的毛二村,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地带的半浅山地区,长期以来,恶劣的自然环境让周边的山上光秃秃一片。据他回忆,靠近他家的东山上,原先漫山遍野总共只有村民种在坟头的五棵树。
  “没有树,水土流失就特别严重,从我记事起,每年夏天一下大雨,山洪夹着泥石流就从山上往下淌,有时候连一人抱的大石头都被洪水冲下来。淹了庄稼,堵了大门,全巷道都泥糊糊的。”黄生红说。
  令其印象深刻的是,1990年夏天,连夜暴雨导致的山洪将邻村村民李永奎家仅有的两亩庄稼冲毁,一家人断了生计。当时黄生红在西宁一家面粉厂打工,同为工友的李永奎回来后抱着他痛哭流涕。“我心里特别难受,我也明白,只要山上有树,洪水就不会那么厉害。”
  1988年,黄生红高中毕业后,先是在面粉厂打工,后来买了辆三轮车收旧家具,而后又买了卡车贩运煤和煤渣。几年下来,积攒了些钱。
  1996年,黄生红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植树生涯”。
  万事开头难,由于半浅山地区土壤蓄水能力低,春旱严重,植树成活率很低,有时每种20棵树,最多有一两棵能成活。
  面对困难,黄生红没有气馁。为了省钱,他自己动手拉树栽苗,树苗浇不上水,就用三轮车一趟趟往山上运水。
  自2005年起,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黄生红植树的投入越来越大,每年平均植树上万株,树从东山种到了西山,为了节省开支,他在西山投资16万元租用了别人60亩地开办苗圃。植树季节是他最开心的时刻,他一边雇车从周边林场拉运树苗,一边带领雇来的七八十个农民在山上忙活,饿了就啃几口干馍馍,渴了就喝几口水,从早忙到晚,直到把树种完。
  几年摸爬滚打后,黄生红积累了一套在干旱浅山种树的经验,比如树种的选择、用冷水泡苗延迟外地树苗发芽、种树季节的掌握等。植树成活率从最初的不到10%提高到了现在的40%。
  如今,黄生红已为植树投入了100多万元,家乡的荒山,基本穿上了绿装。尽管在三月的高原还看不见绿色,但他指着漫山遍野十几万株已成活的树木自豪地说,“山上的树,除了那五棵坟头的树外,全是我种的。”
挣来的钱,全都“种”到了山上
  这些年,黄生红植树的投入和一家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他在外面做的煤炭生意,由于为人实在,生意不错。
  “老黄这些年挣的钱都‘种’到山上了。”黄生红的妻子魏翠英说,开始植树时,全家人反对,老母亲甚至为此好几年不和他说话。
  “他勤快,又有想法,做生意早,我们家房子是2000年盖的,当时在村里算是比较好的,如果把心思全部放到生意上,我们早就发了,可这么多年下来,老黄把钱和时间都花在了种树上,门上的铁皮锈穿了、窗户旧了关不紧都不去换。”魏翠英说。
  起初不仅是家人不理解,村里甚至有人对黄生红冷嘲热讽。“好多人笑他是傻子,说他大脑被挖掉了一勺。还有人以为他手里有政府项目。”同村好友黄国连说。
  “他最初要种树的时候,我劝他别白费工夫,还开玩笑说如果你种成了,我背着你在村里绕三圈。即便这样,他还是坚持要种。”村民王有清说。
  2013年4月底的一天,黄生红拉回了几十株树苗,由于当时正是高原种树时节,他一个人走了三四里山路,将近百斤重的树苗背上了山。第二天又和孩子们一道,开着三轮车往山上送水。
  “晚上回来后,他说累坏了,我看他嘴唇发紫,吓了我一跳。从那以后,我发现老黄的身体明显不行了,现在每年他种完树,接着就去卫生院打针。”魏翠英说,这么多年因为种树没少吵架,每回我都骂他,但一边骂一边还操心,有时候还帮他往山上背树苗,好几次把肩头都磨破了。
要把一个人的事,变成全社会的事
  黄生红种树很用心。有一次,他去西宁买农用车配件,路过西宁市园林研究院时,直接就冲进去找专家请教种树的“窍门”。“我还准备写个报告,让园林研究院的专家给看看呢。”黄生红说。
  这几年,除了种树,黄生红开始琢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问题。半浅山地区存水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黄生红投资8万多元,在东山上建了座7米多高、30多米宽的拦洪坝。
  采访中,黄生红坦言,除自然条件限制外,当地村民生态意识薄弱,人为破坏和牲畜啃食是目前植树造林面临的最大困难。
  “这些年做生意我跑了不少地方,觉得人们的意识还是有差距,其实有些小沟岔,有几十棵树就能止住水土流失,可多年来就是没人种。”黄生红说。
  2014年,黄生红注册成立了一家生态发展公司,不仅继续绿化村里的荒山,还准备走出去承包外村的荒山治理,培育后续产业发展。他通过贷款和自筹投入60万元,为公司修了座三层小楼,除了办公室、化验室、研究室、仓库外,还修了两间教室。
  “要给大家‘洗脑’,给村民们补上生态保护这一课。”黄生红说,“既然是综合治理,我觉得就应该把各种资源盘活,至少要带动村子里的人都参与到植树造林中来,要把一个人的事,变成全社会的事。”
(责任编辑:吉祥如意)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收藏本文]
安徽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安徽信息港"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安徽信息港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