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闻发布会
国内
山东网视
电影风向标
母婴
食品
财经
房产
汽车
旅游
女性
搞笑
网上安徽
3G
媒介
手机安徽网
国际
安徽信息港
金网
安徽评论
安徽社区
新思丝
奇闻
科教
军事
教育
体育
健康
招聘
IT
食品
乐卡会
行业联盟
前沿焦点 > 新闻 > 中医大家曹希平: 弘扬中医文化,普惠炎黄子孙

中医大家曹希平: 弘扬中医文化,普惠炎黄子孙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 2017-02-09 13:38 浏览 人次

早先山西地区有不少国医馆,沿着街巷走过,似乎家家散发着浓浓的药香,深吸几口气,似乎五脏六腑都妥帖了。中国有句古话,叫“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作为中国三大国粹之一的中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蕴藏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经千年岁月的砥砺,见证万病回春的神奇,经久不衰的中医学一路传承,一路悬壶济世。

作为古老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其继承发展主要依靠〝薪火相传〞。然而,近一百年来中医药跟国家的命运一样,经历坎坷,多灾多难。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中医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国之后涌现出一批为中医理论不断传承和发展而努力的前辈,国家级中医名家曹希平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用一辈子在传承中医学文化,不断研究拓展中医学文化的前行。

曹先生生于山西省平顺县,早年间家境优渥,祖辈坐拥著名的被誉为“中华民宅之奇迹“的曹家大院。清道光年间,曹家商业发展到鼎盛时期,商号达640多座,资产高达1千余万两白银,总雇员达三万七千人。曹先生的父亲,开始投入到中医药产业。

清末时期,战乱四起,战火连天。西方列强对清朝百姓厮杀掠夺,使百姓不得安宁。曹家大院也能未能幸免,逐渐走向没落。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战争的灾难,还有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中医学在当时,受到了西医的严重侵化,消灭中医的声音甚嚣尘上,几度濒临毁灭。

中医技艺之所以在历史变迁中被保留下来,是因为有这样一群有志之士,无论环境如何残酷,他们仍然坚守着自己内心的追求。从那时起,曹先生的父亲迎难而上,潜心研修中医学。曹希平则受父影响,自幼学习中医。15岁拜师学徒,求教于多位京城中医名家,研读中医经典医著,为今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中医基础。

1968年,他调入北京中医医院,历任医师至主任医师、内科副主任,内二病房主任同时创建中国第一家纯中医治疗病房,为中医界在临床医疗和急症抢救竖起第一面大旗。曹大夫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擅治多种内科杂症,对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男性病等病的治疗尤有独到之处,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赞誉。

四十余年来,曹先生除了中医临床和教学之外,同时著书立说,笔耕不辍。他主编的《方剂讲解》,至今仍作为高等中医函授教材;他还参与编撰了《汉方健康料理》一书,图文并茂,简明易学,开创了中医食疗文化传承的先河,得到全亚洲中医界的认可和好评。他还总结经验撰写了十余篇专业论文,其中中药学和中医方剂学被列入全国中医院校教学大纲,同时,他任教多年,编写有约80万字的各种讲义、教材,为中医临床学和中医教学工作留下了众多的宝贵财富。

“师承教育”作为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在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传承”也并非说要固守着老祖宗的东西一成不变。中医也应当与时俱进,与其同一时代的科学技术相融合,不断吸纳新技术、新事物充实自身,才是中医发展的必经之路, 这是曹先生晚年期间及其后辈所研修的方向。

曹先生的医者仁德令人钦佩,他毕生撰写的诸多中医著作更是为中医的传承与发展留下了宝贵财富,提醒着我们“不忘先辈之初心,砥砺后人之前行。”后人以曹希平创立品牌,便是希望弘扬中医文化,普惠炎黄子孙。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收藏本文]
安徽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安徽信息港"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安徽信息港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