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闻发布会
国内
山东网视
电影风向标
母婴
食品
财经
房产
汽车
旅游
女性
搞笑
网上安徽
3G
媒介
手机安徽网
国际
安徽信息港
金网
安徽评论
安徽社区
新思丝
奇闻
科教
军事
教育
体育
健康
招聘
IT
食品
乐卡会
行业联盟
前沿焦点 > 新闻 > 秒借千元的小贷口子:万亿蓝领金融市场的体现

秒借千元的小贷口子:万亿蓝领金融市场的体现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 2017-03-16 14:31 浏览 人次

     “在工厂里面,可以聊天的朋友很少;所以我想买台苹果手机,这样我可以经常用手机上网聊天看视频,而且苹果手机够漂亮,在舍友面前我挺有面子的。不过,我的工资实在太低了,没有社保又办不了信用卡,买不起苹果手机。”在台资电子厂中工作的小张如此说道。实际上,小张的工作状态、薪资情况与消费需求是成千上万一二三线城市蓝领人群的缩影,封闭的朋友圈、枯燥的工作内容,手机已经成为了他们唯一的社交娱乐方式,甚至成为了炫耀的资本。

年轻蓝领人群的消费欲望是巨大而且被长期压抑的。中国有数亿人的蓝领,长年以来都处于被中国征信系统隔绝的状态,他们和学生、农民一样,没有信用评分,无法享受到足够的金融服务。而在互联网金融出现后,他们压抑太久的消费欲望得到了释放,同时也催生出无比庞大的蓝领金融市场。从去年以来,消费金融就变成了十分火爆的市场,几乎是一夜之间,消费金融成了各大金融巨头眼中的香饽饽,传统银行机构、电商巨头、互联网金融平台等等纷纷扎入这个有着10万亿元市场规模的蓝海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秒借1000的小贷口子(借贷圈子行话,意指“贷款产品”)呈破堤之势,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涌现。

按捺不住的消费需求 推动蓝领消费信贷发展

在2009年,国家就出台《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为消费金融公司设立成立条件,同时,相关的政策红利逐步释放,支持有条件的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消费金融。经过多年的发展,现阶段互联网消费金融已经发展出针对大学生、蓝领、白领等人群的消费金融模式。其中,蓝领消费金融市场尤其巨大。

不难看出,随着城乡结合的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年轻工作者涌入一二三线城市,这无疑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同时壮大着城市年轻蓝领人群的规模。无数批年轻蓝领人群选择在城市奋斗,生活上的衣食住行,人情往来、娱乐休闲等花销必然挤占他们微薄的经济收入。

 


尽管经济收入微薄,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对吃、穿的追求;在同辈的刺激及自身消费欲望的影响下,蓝领人群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追求逐渐提高,消费商品由低端转为中高端,使得本来就不宽裕的经济状况愈发拮据。倘若再赶上人情往来或娱乐活动,用“捉襟见肘”来形容他们也毫不夸张。

年轻蓝领人群按耐不住的旺盛消费需求,推动着蓝领消费金融信贷的发展,而且发展出具有小额、分散、高频的特点。往往仅需1000元,即可快速满足年轻蓝领人群自身的消费需求或者缓解其资金周转压力。他们会热切关注能够秒借1000的小贷口子,往往互联网上新推出一个小贷口子,他们就会蜂拥尝试。当初随手借、360借条等产品刚推出时就获得成千上万人关注和体验,正是年轻蓝领人群的特点使然。

互金平台瞄准蓝领人群 随手借凭技术赢先发优势

在主流白领人群被传统金融机构覆盖的客观环境下,蓝领金融市场受到了众多新崛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挖掘。蚂蚁花呗、京东白条、拍拍贷、随手借、分期乐、买单侠等作为第一批率先涉足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产品,凭借自身的风控、流量、产品等优势,纷纷在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站稳脚步,并在秒借1000的小贷口子呈现破堤之势喷涌的情况下,拥有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尽管越来越多的平台涌入了消费金融,但事实上,消费金融的行业壁垒颇高,尤其是针对蓝领人群的消费金融。很多互联网理财公司、P2P公司企图转型消费金融,但由于业务模式、商业模型、运营指标等都不同,缺乏对行业的正确理解,不得不以失败告终。与白领优质人群相比较,年轻蓝领人群的信用情况具有其独特之处,依靠强大的金融科技实力,牢牢把握风控命脉,才是正确的发展知道,而这其中的佼佼者就数“随手借”这款产品。

通过创新的大数据风控手段,在关注历史信用数据的同时,更加关注年轻人的教育情况、工作经历和互联网行为数据等信息,利用多维度信息预判年轻人未来的潜力与还款能力。随手借的信用评级模型更多是着眼于年轻人的未来,正是这一更贴合年轻蓝领人群实际情况的信用评估方式,让随手借获得了先发优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风险控制一直都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生命线,大数据是给风控输送生命养料的的强大来源。当下消费金融行业面临黄金窗口期,随着消费欲望和信贷需求的释放,以及政策红利释放等因素,各家平台更应该通过征信、大数据等技术强化平台的风险控制能力,打造完善的风控体系,利用技术优势来实现互联网化风控。这是每个平台抢占行业优势地位的必由之路。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收藏本文]
安徽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安徽信息港"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安徽信息港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