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闻发布会
国内
山东网视
电影风向标
母婴
食品
财经
房产
汽车
旅游
女性
搞笑
网上安徽
3G
媒介
手机安徽网
国际
安徽信息港
金网
安徽评论
安徽社区
新思丝
奇闻
科教
军事
教育
体育
健康
招聘
IT
食品
乐卡会
行业联盟
前沿焦点 > 新闻 > 太极养生 古城福泉系列报道之一

太极养生 古城福泉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 2017-03-27 22:21 浏览 人次

“美”有内涵,“富”有活力

——探寻福泉 “美丽乡村”建设差异化发展之路径

黔南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福泉市委书记黄伟调研美丽乡村建设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寄托了多少乡村农民朋友美好的憧憬与愿望。

如今这些憧憬与愿望在福泉这片幸福的热土逐渐成为现实:在高处鸟瞰与眺望,平整而宽阔的土地上,现探寻代化农业大棚排列整齐,青山上果树盎然成阴,串串果实压弯枝头;宽阔的通村柏油路,伸进了油画般灿烂的田园,不再泥泞的连户道路,纵横交错如一条条玉带串连起了漂亮的农家小屋,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如黛的青山绿水间,或零星地点缀于齐整的田地间,村间文化小广场上孩子们尽情嬉戏,人人欢声笑语……。

一幅幅其乐融融、和谐文明的新农村生活图景,见证了福泉美丽乡村建设厚积薄发的蜕变和提升,这片土地处处洋溢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勃勃生机。

问渠那得清如许?让我们走进福泉这片幸福的热土,感受和体味美丽乡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幸福生活,寻觅福泉美丽乡村的华美嬗变之迹。

黄丝江边寨姊妹岩(曾令强 摄)

美有内涵:乡村风尚不能少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任务。对于全面建成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福泉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具象化表达,认为美丽乡村的“美”不仅是村庄规划合理,村容村貌美化、绿化,干净整洁等外在表现的环境之美,更是充满乡土气息,民风淳朴、崇德向善,文明和谐等内在表现的乡村风尚之美,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美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破题之举,要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补足农村的短板,彻底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成为福泉市美丽乡村建设攻克的一个难点。福泉市把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改善乡村外在环境之美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的一个短板来抓细抓实。坚持以生态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最高标准,在建设中注意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和地域特色,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尽可能在原有形态上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福泉市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深入挖掘村庄特色,塑造村庄品牌,编制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规划。近年来,福泉规划建设黄丝江边寨、藜山柏秧坪仫佬族寨等2个州级示范点,马场坪街道办事处平堡村、三堡村、鱼酉村,牛场镇桂花村,龙昌镇龙井村、仓盈湾村、枫香树村等7个市级示范点,确保美丽乡村的建设规划合理,建设有序。

然而,对于福泉来说,大规模建设美丽乡村并非易事,缺项目、缺资金是首要难题。为解决资金难题,福泉市改变以往涉农项目实施“单打一”的做法,打破部门行业界限,强化项目资金整合,结合小康村寨、民族村寨、公路沿线重点村寨等建设工作,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灵活”地捆绑,整合烟草、水利、文广、农业、扶贫等资金投入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寨等建设,整合财政“一事一议”示范村寨、民宗“人口较少民族村寨”等项目统筹实施道路交通、危房改造,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和项目,“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避免了“撒胡椒面”,集中解决农村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项目资金的效用。

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杠杆作用,撬动社会投资,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项目开发。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对每个示范点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补助,并根据市财政收入情况逐年增加投入。

梨花盛开时

“大家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近年来,全市共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0余亿元,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建设通村沥青(水泥)路150公里,实现8个建制村通畅,实现了全市建制村100%通沥青(水泥)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5处,累计解决5.18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2000户农村危房改造;在启动陆坪镇新桥营村柏秧坪、福兴村矮磴2个仫佬族村寨小康房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按照《小康房建设技术标准》引导相对集中的村寨农户开展自建房建设,完成275套小康房建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整合和捆绑项目资金,福泉按照“生态绿色、乡村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文体训练、养生圣地”4A级景区的发展定位,以打造一个新型农村综合体,倡导适宜“原住民的家园和外来者的乐园”的两种生活方式,采取农村服务社区、现代农业园区、乡村旅游景区“三区合一”的发展模式,展示“富、学、乐、美”,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品牌“四大效益”,让游客拥有“阳光、森林、溪流、景观和运动”的5S享受,体验“吃住行游购娱”六种要素服务。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民主体、项目带动、文化提质、四在农家、转型升级七个抓手的“1234567”的发展思路,在黄丝江边率先启动了新型农村综合体建设,这种集科技、农业、文化、旅游、观光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新型农村发展模式成为了福泉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亮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乡风文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外在环境美起来的同时,福泉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际,加强建立乡村环境管理的常态机制,出台制定《门前三包管理制度》、《垃圾管理办法》、《新建房屋及建筑施工材料管理办法》及《农村清洁工程管护制度》等,彻底清理公共场所、村寨院落存在的卫生死角,严禁房屋乱搭乱建,严格立面风格统一,强化对集镇秩序、卫生、文明行为等管制力度,以做好农村“六化”建设基础,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生活环境。

与此同时,福泉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际,把乡愁文化作美丽乡村建设提质的重要工程,让文化成为美丽乡村的魂,让美丽乡村更美丽。例如在福泉市“福蕴山水·诗画江边”的建设中,依托有利地形和生态环境,将乡愁元素融入到景观建设中,建设了220米的乡愁记忆长廊,长廊上设置“相思”、“相恋”、“相知” 3个亭子,每逢节日,附近的布依同胞就会相约到此,在这里传承布依传统文化、传递邻里和睦的优良传统。长廊里,以现代雕塑工艺结合传统仿古建筑风格,搭配6组乡愁主题铜雕,六组青铜主题雕塑(包括农耕群雕、阉猪匠、瓦匠、补锅匠、铁匠、插秧),将旧时农村生产生活的场景及传统技艺,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勾起往来游客的记忆。仿佛小的时候,跟随父母头戴斗笠、身披衰衣在田间劳作的情景,依然在我们眼前浮现,传统工匠技艺的叫卖和铁器打击的声音,在我们耳边久久回荡。漫步在长廊中,远离现代都市生活的喧嚣,依然可以感受到乡土气息的浓郁。

除此之外,结合“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系列活动的开展,福泉市还积极开展了 “乡风文明十进农家”、“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儿女”等创建活动,让文明创建活动进组入户。并且适时组织“道德讲堂”、“百姓宣讲”进乡村进农家活动,深入挖掘身边的感动,用身边的事说身边的理,积极宣传一批孝老爱亲,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见义勇为、邻里互助的优秀典型,大力弘扬家庭美德,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引导广大群众做和谐文明家庭的创建者,让文明新风的村民在道德模范熏陶感染中养成修身律已、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为了让文明新风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引导和指导村民通过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文明礼仪公约》等,规范村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行为,促进良好家风、村风、民风的形成,引导村民摒弃生活陋习,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人人遵守公约规范,处处树立文明新风”成为美丽乡村的一种生活新常态。

黄丝江边寨和善桥(金涛 摄)

“富”有活力:产业园区促带动

“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福泉市认为,美丽乡村建设绝不仅是为了给村寨一个美丽的外表,关键在于提升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实在在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乡村美了,群众致富的愿望会愈加迫切,这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另一片“碧水蓝天”。

福泉市坚持把产业发展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加大产业扶持,集约项目,集中投入,激活农村各种有效资产、资源,让美丽乡村带动产业、产业促新农村发展、产村互动相融,推进美丽乡村产业的特色化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多元化拓展,努力实现“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近年来,福泉市加速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福泉成功引进了福泉市福江公司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产业,按照“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助群众赚”的理念,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参与到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当中来,群众把土地流转给公司,公司每年支付土地流转租金,(每亩每年1100元),而且土地流转租金按市场大米价格逐年浮动,农户不承担任何风险,实现旱涝保收,公司把基地建成农业庄园,把田间建成车间,把传统农民转变成新型科技农民,真正实现了让农民从小农经济中解放出来,让农民专业化起来,为群众寻找到了一条致富路。

福江公司进驻黄丝江边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流转土地3000亩,基地带动农民种植了猕猴桃、葡萄、草莓、梨、桃、李、无花果等10余种精品水果,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以上,且公司长期吸纳当地群众务工人数400余人,实现了农民和企业双赢的目标。如今,基地里实现四季赏花、四季品果、四季留客。

同时黄丝江边以现代农业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家乐及相关服务产业200余户,相关就业人员1000余人,旅游收入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75.6%。村民实现了土地流转稳赚、家门口打工好赚、乡村旅游多赚的“三赚”目标。

诗画江边乡愁如此美丽

目前,福泉先后共计投入项目资金达20亿余元,扩大了黄丝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园、双谷立体观光农业园建设,双谷立体观光农业园已完成金谷福梨种植11000余亩,散养林下绿壳蛋鸡20余万羽。建成陆坪镇现代烟草农业产业园区,核心区内烤烟种植面积达1.5万亩,带动周边种植1.6万亩,成为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产业园区。以观光园为核心,辐射带动精品水果种植和林下禽养殖发展,形成了福泉市西部生态高效农业产业带。

除此之外,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依托黄丝鼎罐城、黄丝江边布依寨、李家湾银杏王、凤山竹王城、仙桥麒麟山苗寨、“金谷春雪”梨花节等景点,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带动园区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

例如,随着景区建设的不断完善,江边寨的群众收入渠道不断拓宽,乡村旅游收入已成为农民人均收入的主要部分,现全寨96户,开设农家乐的就有52户,江边农家乐日接待能力可以达到5000人,规模大点的农家乐(如王兴国农家乐)年收入最高达到100万元左右,规模小的农家乐(如周支书家的农家乐)最低收入有20万元。每年国庆旅游黄金周期间,仅福泉黄丝江边布依寨就,拉动农家乐、农特产品销售、旅游特色商品销售等共计2000余万元,群众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

随着各类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一个个集新生产、新生活、新生态新型农村综合体将呼之欲出,福泉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之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金德俊)(照片除署名外,均由福泉市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龚超 刘翠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收藏本文]
安徽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安徽信息港"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安徽信息港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