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闻发布会
国内
山东网视
电影风向标
母婴
食品
财经
房产
汽车
旅游
女性
搞笑
网上安徽
3G
媒介
手机安徽网
国际
安徽信息港
金网
安徽评论
安徽社区
新思丝
奇闻
科教
军事
教育
体育
健康
招聘
IT
食品
乐卡会
行业联盟
前沿焦点 > 新闻 > 红色圣地 丹青赤水系列报道之二十七

红色圣地 丹青赤水系列报道之二十七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 2017-12-29 11:08 浏览 人次

贵州省赤水市“凤凰湿地公园”

破解绿色生态“幸福密码”

山水画卷----赤水凤凰湿地

近年来,赤水市坚持按照“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群众要致富”方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好用活赤水生态、山水、空气,因地制宜打造了天台镇凤凰生态湿地公园,将生态治理与休闲旅游、新农村建设、山地高效农业有机结合、共融发展,既修复了生态环境,守住了绿水青山,改善了人居环境,又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2016年以来,凤凰湿地公园接待旅游30万人,综合收入1200万元,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7240元提升到2016年的15000元,实现“两年番翻”,成为水土保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成为“农旅一体化”示范点,成为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鲜活样板。凤凰村获得“贵州环境保护模范乡村”称号。

春到乡村----赤水凤凰湿地

一、镇、村、企联动,集聚发展合力

一是政府搭平台。按照“党政主导、产业支撑、农户主体”的要求,天台镇围绕集镇旅游总体规划,采取先点、后线的发展方式,整合小康“6+1”行动计划、“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生态治理工程等项目,加强凤凰村生态湿地、生态体育公园和新农村建设。投资资金521万元建成畜水量达到24万立方米的凤凰生态湿地公园,投入1500万元资金改扩建凤凰至赤水大道及凤凰村周边道路,投资1000万元改造凤凰村民居、环境、景区停车场和配套设施,为开发凤凰生态湿地公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村组出资源。按照民事民办原则,利用“农民夜校”、“百姓农门阵”、“道德讲堂”等方式,在凤凰村深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宣传,大胆开展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权、收益权、分配权等试验,公开、公平、透明地议定入股条件、分红比例等重大事项,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湿地公园建设中来。目前,凤凰村成立了凤凰旅游开发公司、旅游服务行业协会和“黔北四季花香”农牧专业合作社,用土地、资金、实物入股参与收益分红,在凤凰湿地公园及周边流转土地4800亩,村集体筹资500万元建设康养中心,购买游船,发展农家乐,组建文艺演出队伍,积极参与凤凰湿地公园开发建设,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三是企业主经营。引进赤水科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采用“政府+公司+村集体”合作模式开发凤凰湿地公园,企业实施湿地公园规划,公园内景观打造、景点管理、外部宣传、商品销售、旅游服务等,主体经营和包装凤凰湿地公园。目前,该公司与赤水市旅发公司深度合作,捆绑打造了赤水大瀑布—四洞沟—丙安古镇—凤凰湿地公园景区旅游路线,在国内300余家旅行社及赤水金黔嘉华、同盛浙旅等30余家酒店建立旅游营销网点,凤凰湿地公园成功融入赤水全域旅游大环境。今年1—3月,共接待省外游客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480万元。

鲜花盛开的公园----赤水凤凰湿地

二、面、线、点打造,释放开发潜力

一是面上“原生态”规划。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以“生态还原、景区自然”为核心,围绕凤凰沟小流域生态治理、全域旅游、城市生态湿地公园、黔北新农村、天台山佛教文化、黄陂洞长征红色文化,率先打造凤凰生态湿地公园,将天台山森林体育康养带和红军黄陂洞战斗遗址红色文化体验带串联,辐射带动周边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打造形成一个集生态修复、观光休闲、康养旅游、红色教育相互融合的5A级综合旅游景区。目前,已编制《赤水市凤凰沟、三佛沟、毛溪沟小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凤凰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方案》《天台山森林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方案》《黄陂洞红军战斗遗址规划建设方案》。凤凰湿地公园建成面积3250亩,生态湿地达1080亩,花田苗圃达2170亩,形成了一个“水畔湿地游、山间花田乐、山脚农田耕、山腰雅居留”的乡村田园生态公园。二是线上“原汁味”开发。以“天台山-凤凰湿地-黄陂洞红军战斗遗址”乡村旅游带为建设主线,立足周边原生态环境和黔北民族民俗文化,按照原山原水原生态、原田原园原住民“六原合一”思路,在湿地公园周边建设水上乐园、生态木屋、康养中心、“凤凰花坞”原生态酒店等休闲旅游业态,在天台山-凤凰湿地-黄陂洞红军战斗遗址沿线布局花卉观赏园、康养产业园、百竹园,打造农家乐、休闲步道、垂钓园,以黔北民居风格改造沿线房屋。截止目前,已投入资金5000万元打打造出四季有花香、四季不同色、一步一景的立体体验式乡村旅游点,共栽种植皂角、银杏、水杉、垂柳等彩林景观200亩,种植紫薇、三角梅、樱花、荷花等各类花卉600亩,桃、李等经果林220亩,种植草坪100亩,有效满足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愿望。三是点上“传统式”布局。以湿地公园为中心,做足水文章、花草文章、农具文章,将景区划分为水体景观区、湿地活动区、森林景观区、花海景观区、亲水草甸区、农耕体验区、农家生活区等七大区域,依山傍水布局观光眺台、休闲栈道、亭台楼阁、游船码头,因地制宜利用酒坛、斛斗、米桶、簸箕、石缸、石磨、风簸等传统材料布局园区景观景点,让旅客在体验中充分感受地地道道的黔北民俗文化。共布局水体景观10处,花卉基地15个,民族风格廊桥6座,吊桥、亭台、观景平台19座,亲水茶楼2座,游船码头2座。用楠竹材料、石盆、石水缸修建五星级标准公厕3个,建成农村板凳休息座椅200余张,利用丹霞石和楠竹建成园内观光步道10.5千米,用楠竹修建湿地公园大门、收费过道。

欢声笑语迎春归----赤水凤凰湿地

三、文、旅、商融合,激发市场活力

一是丰富文化载体。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理念,围绕湿地公园由外而内对沿线农户庭院进行统一改造,将书画、彩绘、采挖等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旅游,建设农耕文化陈列馆、传统婚庆广场、体育广场等设施,组建农民艺术表演队,开展“小舞台搭建大文化”活动,打造集农耕文化、民间工艺、乡村民俗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聚集区。目前,已完成园区内部民居庭院绿色治理75户,以“小青瓦、坡屋顶、转角楼、三合院、雕花窗、白粉墙、穿斗坊”七大元素实施民居外观改造296户,将民居建设成为“院有花香、屋有书香”环境,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尽情享受乡村文化风情,体验“快进漫游”生活。二是健全旅游业态。根据园内水流域环境,打造花田工坊、森林营地、夜光公园、湖面泛舟、环湖马车等体验项目,不断丰富体验业态;根据公园四季有花香的特色,推出春看樱花、夏观荷花、秋品红枫、冬赏腊梅的主题赏花季,呈现季季有看点;围绕农耕节令,季节性推出稻田捉鱼、林下抓鸡、果蔬采摘、植树种菜等体验项目,成功举办万人植树节、樱花节、糍粑节、年猪汇等节会,让旅客在休闲、娱乐、观光中参与农耕,感受春种秋收的喜悦和原汗原味的民俗民族文化,体验农家生活。目前,共开展“打糍粑”、吃“年猪汤”、婚庆等特色活动30场,参与体验游客20余万人次,实现经济收益达800万元。三是开发商业产品。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农商整合”原则,以“跳出农业抓农业”为理念,整合农业资源,开设临时店铺、商品销售点、移动销售点等平台,完善竹编、竹雕、石刻、实木等传统生活用品的开发,推动农家蔬菜、农家腊肉、农家活禽进景区,促进旅游商业产品迅速发展。目前,建成乡村宾馆5家、乡村农家乐20家、乡村超市6家、农村电商3家,开设临时店铺、商品销售点、移动销售点21余处。从事糍粑、乌骨鸡、土鸡蛋、米酒、手工艺品等产品销售群众达300余人。

夕照凤凰湖----赤水凤凰湿地

四、治、扶、改结合,展现农村魅力

一是强化生态治理。当地结合国内先进的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技术,通过“预处理+厌氧处理+人工湿地+自然湿地”的方式,将小流域治理与农村饮用水工程、村镇排水工程、道路边坡整治工程等相结合,从山上治理延伸到山下和村庄治理,凤凰沟流域年均土壤侵蚀量减少2.94万吨,减沙率达96%以上,各项措施可有效拦蓄地表径流39.26万立方米,有效地减少农村污水排放量。采取“经果林+作物栽种+保土耕作”的生物措施,种植经果林1360.95亩,保土耕作4623.25亩,封禁治理12117亩。林草植被覆盖率达82%,建成高产基本农田1.24万亩,发展经济林1300余亩,有效解决了多泥多滑、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成功实践了凤凰沟水土保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既修复了生态环境,守住了绿水青山,又改善了人居环境,获央视新闻频道、贵州卫视等主流媒体实地采访报道,目前,该模式在赤水严家河、大同河、风溪河等小流域治理中全面推广。二是注重生态扶贫。坚持把“护一方生态”与“富一方百姓”有机结合,大力实施生态扶贫,产业扶贫,充分发挥“旅游+农业”效果,打造农旅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利用“农民夜校”、“道德讲堂”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村民达3000余人次,吸引回乡创业人员53人,培养致富带头人11人,在凤凰湿地公园周边从事旅游服务达600余人,村民在凤凰湿地公园务工、参与旅游服务、农产品销售达320人,带动农民以及贫困人口转移就业1000余人,每月增收1500元以上,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脱贫、增收致富,全村贫困户23户贫困户66人全部实现产业就业脱贫。目前,凤凰湿地公园已成为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乡村旅游等内容“农旅一体化”的示范点。三是推进农业改革。积极探索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发展模式,依托湿地公园旅游产业建设,带动特色种养殖发展,采取土地流转、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企业+大户+农户”发展模式,以红赤水、科苑公司、竹乡鸡养殖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为引领,成立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乌骨鸡养殖和花卉苗木苗圃基地。目前,发展种养殖大户45户,带动周边散户300余户,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成标准化乌骨鸡养殖场4个,标准育雏舍7100平方米,林下围栏6500余平方米,年出栏乌骨鸡35万余羽;绿壳蛋50余万枚。建成红叶石楠、红花继木、红叶碧桃、樱花等苗圃基地630亩,紫薇、玉兰、月季等商品花卉基地100余亩,生态蔬菜种植500亩,实现经济价值2000万余元,村级集体经济承接项目10余个,积累达40万元,村级产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不断提升。(安义泽)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收藏本文]
安徽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安徽信息港"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安徽信息港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