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闻发布会
国内
山东网视
电影风向标
母婴
食品
财经
房产
汽车
旅游
女性
搞笑
网上安徽
3G
媒介
手机安徽网
国际
安徽信息港
金网
安徽评论
安徽社区
新思丝
奇闻
科教
军事
教育
体育
健康
招聘
IT
食品
乐卡会
行业联盟
前沿焦点 > 新闻 > 何伟: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何伟: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 2018-01-10 10:20 浏览 人次

 

江苏君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何伟

 

坐落于南京市凤台路152号的江苏君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范围覆盖生态农业、木业、管业以及建筑材料、餐饮洗浴、汽车销售和汽车维修等诸多行业。此外,公司旗下还拥有南京西营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和安徽省凤阳县凤阳君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即凤阳圩山生态园(两者为全资子公司)。公司总资产在数年前已过亿元。

1973817,何伟出生于安徽省凤阳县周圩乡(现大庙镇周圩村)下河生产队(现下河村民组)一个既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家庭。说普通,是由于何伟家祖祖辈辈都是靠种地吃饭的普通农民;说不平凡,是因为何伟的几位先辈都是革命的功臣,在共和国旗帜上染有先辈们的鲜血。因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场上祖父、父亲和伯父立下汗马功劳,人民政府曾授予何家“革命家庭”荣誉牌匾。然而,“革命家庭”的光环并未给何伟带来任何庇护,相反却在父亲“棍棒下面出孝子”家教理念下,少年时期爱打抱不平的何伟吃了不少父亲给予的皮肉之苦。受农民工大潮的影响,还在学校读书的何伟无心学习,头脑里整天装的都是到外面“闯世界”的念头。1999年仲夏的一天,初中刚刚毕业甚至连毕业证还未拿到手的何伟就迫不及待地向人借了2000元“小头利”,瞒着家人穿着背心短裤靸着拖鞋,一身短打,直奔南京而去。一路上,一向出手大方的何伟顺便拜访了几位要好的朋友多有花销,到达南京时身上只剩下1000元了。

何伟初到南京住不起旅社,凭着年轻身体好,和朋友一起夜宿桥头,没有枕头就将两只拖鞋对插当枕头。谁知船破偏遇顶头风,一觉醒来何伟发现头底下的拖鞋不翼而飞了!何伟呆呆地坐在地上愣愣地想了半天,然后长叹一声:“天哪,这世上居然还有比我何伟更穷的人!”之后,何伟和几个难兄难弟在王家村旁边的应天花园小区合租一个简陋的房间(租金每月40元)凑合着住下。经朋友介绍,何伟找至一份为木材公司拉板车运木材的活计。此时何伟身上仅剩下20元。

拉平板车运木材的差事让何伟既苦不堪言又乐在其中。说乐,毕竟因为有了一份工作和稳定的收入,终于可以养活自己,在南京这样大的城市有了几分不再挨饿的安全感;说苦,这可是“出牛马力、吃猪狗食”的差事。运木材按“趟”计费(一趟15元),每人一天最多只能拉两趟,也就是说每人每天最多只能赚30元。这活计单独一个人是干不了的,因为遇到上坡时仅凭一已之力是不可能把一车木材拉上坡去的。工友们一般都是两两结队而行,遇到上坡时就两人合作,先把一辆车送上坡后再回头送另一辆。就这样,何伟一干就是近两年。

就这样慢慢有了一点储蓄,并在逐渐摸清了木材生意的来龙去脉后,何伟当机立断,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木材门市部。讲起这段经历,何伟显得有些兴奋。何伟说:“在此后大约4年的时间里,我和唐德全两人每天中午一菜一汤,觉得小日子过得挺滋润。”

有了自己的平台,何伟和朋友不敢有半点马虎,决心以最优的质量、最好的服务和更加勤奋的工作态度把平台做大。常言道,工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一番努力,门市部的生意蒸蒸日上、销量直线上升。从此,门市部的生意越做越大、档次也越做越高。直到今天,何伟已经成为拥有数亿资产的企业老总,但木材门市部不仅没有被放弃,相反却越做越大,已经发展成为总公司旗下的一个分公司。何伟说:“之所以没有淘汰木材这一行,是因为我对木材生意有着割舍不掉的情感!”是啊,一向重感情讲义气的何伟在南京闯荡,第一桶金来自于木材生意。可以说木材生意对于何伟的意义远远超出于生意本身!对此,不仅笔者十分理解,但凡知情者谁又能不感同身受呢?

随着与何伟交谈的深入,笔者逐渐感觉到,何伟有着一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当问及公司的名称为什么冠以“君成”二字时,何伟是这样解释的:做企业的人必需首先成为君子然后才能成就事业,实际发生在何伟身上的许多事情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至于为什么对生态农业有着强烈的兴趣?何伟接着说:“我本来就是农民,为国人提供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是我的最高理想和终极追求。当我老的时候,我想回到老家凤阳专门研究生态农业,生产生态农产品,为国家的食品安全,为人民的身体健康,尽我最后努力。生态农业是我事业的最终归宿。”

发达了的何伟不仅将自己的四个哥哥、一个姐姐及全家和众多亲朋好友拉扯到了身边,而且还带动凤阳农民约两万人来到南京打工创业。据不完全统计,在凤阳县农民到南京打工创业者中,有五分之一是奔何伟去的。尤其是何伟所在的雨花区王家村(现赛虹桥社区),奔何伟而来的凤阳常住人口不少于原住民,以至于该社区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凤阳村”。奔何伟来到南京的家乡人遇到困难第一想到的就是找何伟解决,而何伟总是来者不拒全力帮助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也五花八门,甚至连家庭纠纷也找何伟来解决。只要听说有在南京、苏州等地医院住院的重症病号,何伟一定会视情况给予捐助。捐助数额一般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每位500010000元不等。此外,何伟还经常通过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关注有关慈善信息,意在为国家慈善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何伟居住地几位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是这样评价何伟的:“关键是何总不忘本,致富不忘家乡人,同时带动了我们集体经济发展”;“何总本质优秀,靠党靠得近,跟着党走的人怎么能坏”;“何总是靠劳动致富,是在劳动这块土地上逐步成长起来的。现在的何总向高档次升级了,个人的生活品质也大不一样了”。一位在南京工作的凤阳籍干部说:“他的财富不是最多的,但扶贫毫不吝啬。每到春节,家乡人都惦记着何伟回来没有。”对于财富,何伟说:“关键是态度,态度一定要端正。财富说到底是国家的,是社会的。假如有一天国家受到侵犯、开了战,我的资产全部捐给国家。没有了国家,哪还有小家。”

说到捐助,何伟的事例难以尽数,这里只能略加枚举以见一斑:1、每年春节期间为家乡大庙镇数十户贫困户每户送去五十斤大米和面粉各两袋、五公斤色拉油两桶、猪肉10公斤、500元红包一个;2、每年为凤阳县的一个乡镇的养老院捐助20000元。到目前为止,在凤阳县的16个乡镇中,何伟已捐助了十个;3、为家乡大庙镇修路捐资数十万元;4、结对帮扶贫困学生数十名;5、独自捐款10000元,并以南京凤阳同乡会名义,呼吁凤阳老乡紧急捐款,在半小时内凤阳老乡共捐款45000元,将因车祸身受重伤凤阳籍人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母亲曾对何伟的大方出手有些担心,怕因此影响企业发展。何伟安慰母亲道:“你儿子能够做慈善说明企业做得好,慈善做得越大说明企业发展得越快。如果哪天儿子不做慈善了,那才是你应该担心的。”

2014年,凭着自身的努力和坚定追求,何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6年,拥有100多名党员的“中共凤阳县流动党员驻南京党委”成立,经党员大会选举并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任命,何伟担任了党委第一副书记之职。在此之前,南京市凤阳商会成立之际,何伟推选为常务副会长。父亲听说儿子当了党委副书记,十分担心,“愁得几夜没合眼”。干了一辈子村支部书记的父亲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入党我很高兴,但当党委副书记我不放心,怕你能力不够,把党员带坏了。你一定要处处小心谨慎,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于父亲的话,何伟时刻记在心中,用《党章》时时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打开何伟的学习笔记,一本《党章》被何伟从头到尾,工工整整、一字不拉地抄写下来。何伟说:“抄写一遍映象深刻,闲下来的时候就看上一遍。只有把党章对党员的要求每一条都牢记在心里,才能在行动中不走样。”双喜临门的何伟在2017年又添一喜——当选为凤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何伟自知学历浅,文化和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几年前,何伟报考了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先后读了农业管理和金融两个专业。有了升造的机会,何伟一头扎入专业知识的海洋之中,如饥似渴地吮吸着专业知识。无论工作再忙、事情再多,何伟都不错过每一次面授机会,不慢待每道作业。与何伟交谈中,笔者能够感觉到,现在的何伟综合素质早已与初中文化不可同日而语了。

在粗略了解何伟上述事迹后,笔者带着几分疑惑和不解打算到何伟的家乡——凤阳县大庙镇周圩村寻根究底。是日,笔者乘班车前往周圩。当车行进至大庙镇时便停止不前了。一问方知,这天适逢大庙镇的“庙会”,车主为了返回县城多拉拉客,大庙至周圩的行程被临时取消。为了抓紧时间争取当天赶回县城,笔者只好包车前往。上车后,开车师傅问笔者去哪里。当笔者提到下河二字时,师傅立刻来了精神,滔滔不绝谈起何伟有趣的往事,如数家珍地历数何伟为家乡所做的种种善事,并以家乡出了这样的一位人才而感到万分骄傲和自豪!到了周圩村,本以为离下河村民组不远了,下车后方知周圩原乡政府与下河还有几公里路程,而且这段路程无车可乘。正在笔者一筹莫展之时,路边一开小店的中年妇女正在关店门准备回家做饭,她不经意地瞄了笔者一眼。妇女看出笔者有事需要帮忙,便主动与笔者搭讪。得知原由后,这位妇人利用当地人头熟的优势,不容分说地拦下接孩子放学的一辆三轮车。对于她的主动和热心笔者十分感动,感谢的话还没说出口,只听连声说:快上车、快上车。然后再三叮嘱开车人:“他们是到下河庄的,看样子是到何伟家去的。你把车开到大桥岔路路口停下。”吩咐完开车人之后,她又转过来对笔者说道:“下车后沿着左手水泥路一直往前走就到下河庄了。”话还没完全交待清楚,车子已经发动。迎着隆隆车声,她又向笔者高声补了一句:“遇到拐弯处再问一问人!”

下了三轮车,笔者顺着一条蜿蜒在田野中十分显眼宽窄适当的水泥路行进。不一会,路边出现一块捐资修路的“功德碑”,何伟二字亦然镌刻在捐款名单的最前面。原来这条路是以何伟为主,伙同当地其他几位企业家捐资修建的,而何伟是其主要捐资人。在水泥路上行进约两公里,笔者被眼前两口开挖不久绿树环绕下的水塘和水塘中嬉戏的硕大的草鱼所吸引。端详了一会鱼塘里的鱼之后,环顾四周,笔者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明媚阳光下,花草树木与农田相间织成的绿色地毯向四周恣意蔓延。当目光移向正南方向时,一抹远山挡住了视线,山脚下一处村舍在绿色影映下婉若仙境!目睹此情此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情景在脑海里油然浮现。当目光从远处收回才发现,鱼塘对岸住着几户人家。这几户住宅建造得朴素、简洁、明快,三五座小院整齐而有序排列,看样子是经过主人统一规划精心打造的。近前打听才知道,原来这正是何伟与何伟几位哥哥的家园(何伟父母跟随何伟生活)。眼下,何伟兄弟们在南京长期居住,这片小小的区域显得异常宁静。凑巧的是,何伟的父母昨天刚从南京回来办事,给了笔者一份惊喜——通过老人家了解何伟更多的情况。

双双80多岁的二老,看上去身板硬朗、精神瞿铄、十分健谈。特别是伯母,动作麻利、古道热肠,又递茶水、又是拿瓜子。就在池塘边的大树下,笔者与两位老人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拉起了家常,聊起了何伟。伯父说:“小伟(何伟)把我们接到了南京居住,好随时随地照顾我们。但是,我们年纪大了,在农村住惯了,大城市的生活过不惯,总想着回家来看看老熟人。”这次,伯父因为在朝鲜战场受伤的老毛病复发,在南京古楼医院做了肺部手术。出院后,在二老再三催促下,何伟忙里愉闲,把二老送回家办理医疗手续,同时满足二老与乡亲们叙旧心愿。何伟曾向笔者反复说过,对于孝顺父母来说,生意上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伯母说:“小伟这孩子心很细,很能体贴人。他对穷人这么好,就是因为他小时候穷过,过过苦日子,能够体会到穷人过日子的艰难。”

二老告诉笔者,眼前的山叫老棉山又叫老青山。老棉山与凤阳山相连,何伟的祖父抗战时期加入地下党、参加了游击队,常年在这片山区打游击、做“交通”,直至解放。那时,何伟的祖父晚上都是住在山洞里,不敢在家睡觉,怕被敌人“摸了哨”。从二老的口中笔者还得知,何伟的伯父在部队是正师级干部,转业后在安徽省公安厅当副厅长。二老说:“直至何伟伯父去世,何家人从来没沾过他一分钱的光。”听到这里,笔者似乎彻底明白了:何伟所做的一切,并非一时兴起或商业目的,而是党的长期培养、革命家庭红色教育以及农民企业家善良本性的逻辑的必然!凤阳籍在南京工作的干部何伟的好友刘凤喜作词(破阵子)一首,对何伟的为人处事给予高度概括:

商战纵马当先,经济头脑一流。书记代表铁肩担,国事家事在心头。领时代风流。

遥想阿伟当年,往事不堪回首。荒唐满纸都是泪,酸甜苦辣有尽头。皆时代造就。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收藏本文]
安徽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安徽信息港"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安徽信息港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